当前位置:

陆琪众筹出书:一种读者视野的重新诠释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 编辑:胡弋 2015-03-25 14:20:47
时刻新闻
—分享—
  众筹对于如今的社会而言,已经不算一件新鲜事,尤其是在IT行业和金融行业而言,前者算是一种互联网思维,后者为资本思维,而“众筹出书”在大众传播领域还尚算年轻。
  
  互联网时代的受众:我就是作者
  
  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介,即所谓新媒介领域,它的话语权逐渐加重。作为一种大众媒介的网络,越来越多的介入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比如传统的出版业,受众基本上都掌握在出版社手中,受众只是被动的接受者,一本书的受众基本上会受到地域、人群的限制,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大众媒介让受众参与到主导之中,并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图书作为传播的一个媒介,它的读者就是受众,互联网时代的读者,是一群有特质的网民,他们以年轻人为主,他们的特性是喜欢喧嚣,喜欢制造话题,不甘于平淡,喜欢做事件的主导者,呼吁话语权,对展现自我具有很强的个人色彩。
  
  于是,图书的出版这种原本正规死板得到事物,逐渐伴随着网络时代成为一件很普通的大众行为,受这个时代受众特点的影响,图书在严肃和通俗之间权衡。基于互联网时代的这种特质,众筹出书,满足是受众的作者欲望,但以往的众筹出书概念之中,受众实际上还是没有满足受众的作者意愿,更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只是一种图书的预售,并不不能满足受众的作者欲望。
  
  “挂羊头买狗肉”的众筹出书行为实际上并不罕见,据业界不完全统计,90%以上的众筹出书还是图书的预售形式。如,此前大受欢迎的《盗墓笔记》十年纪念版,卖出去的还主要是图书以及图书的周边,也很难满足读者真正意义上的作者欲望。
  
  2015年3月10日淘宝众筹新书上线,国内首席情感作家、“国民男闺蜜”陆琪的新书《秒懂男人》首次提出“共同策划人”的概念,这个概念将读者真正的纳入到作者行列。
  
  所谓共同策划人就是给予一定的资本支持,获得参与图书出版的流程,包括图书内容,甚至书中的故事等等都可以由受众参与,这样的出书方式在整个文化界尚罕见。
  
  娱乐商业社会的受众:我是参与者
  
  早在1976年罗兰巴特就提出“作者已死”的概念,他的作者已死的概念,颠覆了以作者为中心的创作模式和阅读模式,他认为文本不是一个封闭完整的单一体,其开放性和多元性为读者提供更多诠释方式,文本的意义已经不再单纯的由作者决定,而是读者为文本解读增添更多的可能性和全新的视角。尽管罗兰巴特的宣言也得到众多的质疑,但是这一概念,却将读者也即受众群体参与到文本创作当中,尽管这种创作最初罗兰巴特是以作者已死为理论始点的,但这个理论在上个世纪还造成了另一种现象就是:娱乐至死。
  
  《娱乐至死》作者尼尔波兹曼在书中提出,现实社会(以美国社会为例)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人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其结果是人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作者已死”将受众纳入到文本创作中,而“娱乐至死”却是对读者至上理念的一种极端的表现,也是经济社会的资本偏向的所致。
  
  而众筹出书原则上基于罗兰巴特的理念,让读者参与到整个活动之中。众筹出书的一个最重要作用还是读者的参与性,众筹最大的魅力在于可以自我选择,它为文本出版提供一种全新的方式。比如,陆琪新书《秒懂男人》中的《表白别册》受众可以直接表达情感,而“深度策划人”还可以提前阅读作者的书稿,并对书稿中的案例享有选择权,甚至还可以直接对书进行评价。目前国内的众筹出书基本上小众较多,像陆琪这种大众普及范围较广的职业作家,众筹出书的案例较少。但是,这种将读者与文本出版深度结合的方式,为文本写作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众筹出书:是一种趋势却是是替代
  
  目前,多数众筹出书中暗含的”预售”意义较多,甚至有些只是图书的宣传环节,实际上很难做到读者的深度参与,深度策划人这种概念的读者视野,是一种更加深度的受众参与方式,是图书出版中的一个全新的视野。
  
  当然,业内还是对众筹出书基于一种“观察”的状态,众多的出版人认为在国内它是否会替代传统的出版还有待考察,众筹出书更多的是促进内容生产的形式,受到出版环境的限制,传统出版社依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出版业在文本出版的各个领域依然是处于主导作用。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娱乐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