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不成问题的问题》上映 一部电影窥见中国式人情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 编辑:潘宣 2017-11-22 09:15:57
时刻新闻
—分享—

《不成问题的问题》

  红网11月22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周诗浩)盼了一年多,斩获金马双奖及多个国内外奖项的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终于在国内上映了。

  这部改编自老舍同名小说的电影,是黑白片且走的是偏文艺的路线。然而,通过范伟、殷桃等演员辛辣的表演诠释,每个人几乎都能从电影中窥见人情交往的罅隙,轻而易举就会被击中感同身受的“痛点”。讽刺鞭辟入里,无力反驳,这可能就是《不成问题的问题》给予中国式人情社会的一记“窝心拳”。

  故事

  改革者被赶走,懂人情的官复原职

  《不成问题的问题》很有味道。学院派出身的导演兼编剧梅峰,几乎心领神会般地把老舍的同名小说扩充成了影像,再加上范伟、殷桃等演员入木三分地诠释,每一个观看者都能从影片中照见自己现实的“人情社会”。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抗战期间的重庆,位于郊区的树华农场,肥鸡麻鸭瓜果丰收,但就是老赔钱,于是农场主事的丁务源被撤换,换成了英伦留学的尤大兴。丁务源“欺上瞒下”游刃于人情往来,尤大兴兢兢业业令农场扭亏为盈,但结果农场工人们还是把锐意改革的尤大兴赶走了,丁务源最终官复原职……

  导演梅峰颇有“心机”地把《不成问题的问题》拍成了黑白色调,老成稳重的镜头,刻意与戏中人物保持距离,几乎没有特写,全片多用中景和远景,营造出不错的舞台效果。在黑白色的主导下,戏中人物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间的戏,几乎都能被观众准确抓住和提炼。影片对人物刻画得十分精准,对人情世故的描绘力透纸背。

  人物

  每个人都处在复杂的人情网里

  中国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牵扯的不仅是具体的事,还有人与人的交往,面子与人情。《不成问题的问题》正是以此为题,电影中以三个人物为轴,分三幕展开故事。

  首先是先被撤职后又复职农场主任的丁务源,这个人物在范伟的演绎下,几乎是如同从老舍的笔下走出来的形象。不仅与原著小说中描述的外表形象惊人相似,范伟出神的表演,更是让这个角色变得有血有肉。比如片头一幕,范伟起床梳洗,细致地穿衣、喂鱼食、把钥匙和怀表放入口袋。这里的镜头语言里,范伟还是一个身穿大褂的儒雅形象,但随后面对穿衣镜,范伟忽然转为阿谀嘴脸,念到:“三小姐,农场的肥鸡肥鸭已经给您送去厨房了”,观众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他在为人情游戏做着精心准备。

  相对而言,另外两幕主轴人物的风格会比丁务源弱一些,莫名闯入的“艺术家”秦妙斋,是个满嘴夸夸其谈却没有实干的人,但凭着一嘴花言巧语,还是哄得佟小姐心花怒放,秦妙斋这个人物在戏中的任务,更像是拉锯新老两任农场主任的关系一个纽带。他在丁务源的数次“暗示”下主动出马,拉着工人造反,把务实派的新主任尤大兴赶走了。

  受命前来接任主任一职的留洋博士尤大兴,在片中是一种符号的存在,反倒是扮演尤大兴妻子的殷桃,把这个角色演出了不同的味道。

  解读

  本片的妙处就在于让你反思生活细节

  从老舍的小说到梅峰导演的电影,中间隔了差不多七十年的光景,但老舍小说里的故事,仍然在时下的中国社会里获得了共鸣,这或许就是中国式人情社会的影响力,每一个走进影院的人,似乎都能从故事中窥见了自己真实生活里,人情交往的罅隙,随之有了被击中要害的痛感。

  保利国际影城长沙喜盈门店市场部负责人表示,虽然《不成问题的问题》是黑白片,而且讲的并不是时下观众热衷于的爆米花,但故事生活与真实生活天衣无缝地融合,依然让它有市场潜力。“中国人为人处世都讲究技巧,这部影片更像一部讽刺小品,故事讲得很轻松,但观众看完后,心里却会有点小沉重,会不由自主地反思和寻找生活中的细节,这就是这部电影的妙处。”

  老舍原著小说就是《不成问题的问题》,这个标题就很有中国的人情味,电影最终沿用了这个标题,一针见血地点出了中国的人情社会“问题”,电影结尾,丁务源官复原职,农场的作息又回到了往日秩序,一切似乎都从来没有发生过,唯有镜头最末尾处,殷桃背对镜头,远处袅袅升起的农场炊烟四处弥散,镜头之下,每一个观众的生活,或许就如同这些袅袅依依的烟雾,正上演和变幻着各种诡谲的形象,这可能就是中国的人情社会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娱乐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