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吴小莉站起来,迎接我们的到来。
第一次在电视外见到吴小莉,与新闻节目里严谨利落的形象完全不一样,她亲切、爱笑、礼貌、谦顺。
吴小莉是一个聪慧、美丽的职业女性。从她的履历中,我们似乎看不到一丝波澜:从新闻记者到电视主播,从著名主持人到电视台副台长,一切好像都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殊不知这位聪慧的知性女人付出了多少艰辛与努力,也正是这种智慧与努力的完美结合才让我们看到了如今这个成熟而从容、自然而美丽的吴小莉。
她是智慧的,智慧到将人生的来龙去脉看得清澈见底;她是努力的,努力到让自己的人生没有一丝的遗憾。
聪颖,不怕疼,就是一种卓越
老天给我们每个人的礼物都有标签,太过幸运的人需要锦衣夜行,没有人不需要为活在尘世付出代价,吴小莉也一样。她聪明地选择学会接受泥沙俱下的世间常态,并为之努力,成为一个卓越的人。
2014年,吴小莉的新书《吴小莉:与卓越同行》出版。出版社为这本书做了个噱头:“洞察趋势,预见未来,吴小莉单刀坐阵,对话中国最智慧的商界领袖”。这其实是吴小莉最为擅长的对话,多年媒体人生涯,她早已经习惯了提问,记录,对谈。只是这一次不同的是,她分享了对“卓越”的不同体悟。
我问她:“在书中采访了很多卓越的企业家,现在怎么看待成功?”
她笑了笑,说:“我没有用‘成功’,而是用‘卓越’两个字。很多人都觉得成功就是有一定的标准,比如功成名就,家庭幸福……但是卓越就没有特定的标准,只要把自己身上的某些特质发挥到极致,他就能够成为卓越的人。”
“很多运动员把自己发挥到极致,让人觉得他就是天才,那你不能把他跟企业家的卓越相比,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卓越的点。我觉得卓越就是一种态度。我看到的企业家朋友都有一个特质,首先要聪颖,看得清时事,再就是不怕疼,跌倒了爬起来呗,这种能力跟毅力就是一种卓越的精神。”
吴小莉无疑是个卓越的人。
1993年,香港卫视中文台向吴小莉发出了邀请。她从容应约,成为台湾电视媒体从业人员跳槽岛外的第一人。
初到香港时,她人生地不熟,又不懂粤语,连日常沟通都成问题。尤其是节日,形影相吊的她在繁华中更觉得落寞。香港的快节奏,不合拍的感觉和噬人的孤独,让她无所适从。
那时,她最害怕的就是下班,打开房门家徒四壁,只有一个临时床垫铺在地上,楼下飘来煎鸡蛋的香味,让她想到远在台湾的家人,心里空空荡荡。从不失眠的她,开始整夜睡不着,屡次想爬起来打电话回去,又怕家人担心,于是躺在黑暗中,一遍遍地跟自己说:“静下来,静下来,都会过去的,明天太阳照样会升起。”
早上起来,她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微笑:“打起精神来,今天又是新的一天。”于是,那段艰难的日子她笑着走了过来。
远处高楼里的灯光一点一点地暗了下去,她办公室里的灯光却一直亮着。如今的吴小莉,已是两岸三地知名度颇高的金牌主持人,收获着事业、生活的快乐。“快乐是要智慧来经营的。当我们是小孩子的时候,快乐很单纯,长大后若要维持快乐,则需要智慧来调解了。一个人的成长中,健康的人格尤其重要,伤害和挫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化解痛苦,寻找来自内心支持的力量。”
抉择前重重思考,决定后轻轻放下
“人生角色的每次转换,痛苦的剥离中自有一份期盼。人生就是一场不断抉择的游戏,有风雨有艳阳,重要的是,抉择前重重思考,决定后轻轻放下。人生的寻宝图,或许只有一个宝藏,不怕走错路,珍惜每份体验,保持好心情欣赏沿途风景。”
回忆往事,吴小莉说其实自己很少刻意去追求什么,有些东西只是自己的习惯,习惯多读几书本,习惯在每一次采访中吸收新鲜的东西,习惯给自己一些适度的压力,这样才能保持生命的弹性,才能跨越人生的高度。
看上去,吴小莉只是一个弱女子。但在关键时刻,吴小莉却体现和发扬着新闻记者不怕吃苦,不怕流汗甚至流血的精神,她从来不会向任何困难低头。
有一回,泰国战乱,时任凤凰卫视副台长的她正好在北京听到这个消息。当时需要派记者过去,她义不容辞,向外交部申请让她亲自带队过去。护照在香港,她打电话给丈夫,让丈夫把护照寄给她。她的丈夫得知她要去战乱的泰国,非常反对。两人在电话里争论起来,丈夫问吴小莉:“你为什么一定要去?”她坚定地回答了一句:“因为我是一名记者。”最后,丈夫拗不过吴小莉,还是把护照给寄过去,她顺利地去了泰国,带回来了最及时最全面的采访报道。
直播柯受良驾车飞跃黄河壶口瀑布时,吴小莉也是主播。野外直播环境险恶可想而知,风沙一起,连舞台都掀翻了,现场无论俊男靓女,统统变成了“兵马俑”。当吴小莉和伙伴们熬过了那场引起轰动的直播后,便彼此抱在一起痛哭流涕。吴小莉说,那仿佛是经历了一场革命,而经历了革命之后的感情,是无法用语言表述的。
历经挑战的吴小莉深深明白,人能掌控的只有现在,至于地位、职位,全不在个人的掌控中。她十分喜欢一位传媒同仁说过的话,“一个人围着一件事转,最后全世界可能都围着你转;一个人围着全世界转,最后全世界可能都会抛弃你。”从中,她读出了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一份凭借智慧经营的快乐。
《芒果画报》对话吴小莉
做转盘中不可或缺的螺丝钉
《芒果画报》:从记者到作者的转变,有没有新的体会?
吴小莉:有,比较痛苦。因为电视是比较快速的,即使是做专题,每一周交货,还是要加班加点做出来。但是你要把它做成文字,就需要静下来。这个过程很长,阅读时间比较琐碎,静下来的时间也比较碎片。我常常是周末的时间静下来写一些,这比生孩子还要漫长。尤其是我在写观察的时候,我对有些朋友比较了解,写了一万多字,后来为了版面要统一,不能偏重于任何一个人,所以做了一个筛选。但是我跟编辑说,我先把我观察到有价值的东西“吐”出来再做筛选,但是这个“吐”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再次咀嚼的过程,比做电视的难度还大。
《芒果画报》:给“80后”、“90后”媒体人的建议?
吴小莉:前不久我与吴晓波老师有一场对话,他给“80后”打气:未来的时代是80后为主导的。他呼吁“80后”以前的时代都洗洗睡吧。“90后”的血液里天生就有互联网的基因,“80后”是承上启下的位置,很多时候是在帮助“70后”、“60后”的领导去理解“90后”看的是什么,需要什么。“80后”如果把自己放在这样位置上,你就很厉害了。我访问的企业家大多属于“50后”、“60后”,新一代互联网的领导是“70后”,好像大家都飞黄腾达了,但他们手下大量都是“80后”的人才。马云说,他解决不了的事情,年轻人来解决。对于马云来说,你们都是年轻人。
《芒果画报》:怎么看待作为主持人的话语权?
吴小莉:如果对现在的新闻行业有疑问,那真的要问问自己,我们为什么从事这个行业?是因为它看起来光鲜亮丽吗?是有笔有镜头能够掌握话语权吗?还是因为我们的读者观众受众给予我们知情的权力,我们帮他们去看,去听,去写?如果是站在这样的角度去从事你热爱的工作,我想你不会有任何价值观的困扰。同样的,不论你是“几零后”,你处在这个媒体大潮中,依照媒体本身前进的方向前进是没有问题的。媒体可以换,但是你不会换。你可以在工作中吸收不同的知识,因为我们要相信,你是转盘中不可或缺的螺丝钉。报业未来的发展让老板们去想,你就做好自己的工作。但是,记得看清楚这个时代的大潮,能够把你变成读者不可或缺的那一部分。(芒果画报记者 王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