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赵立新《星光邦》希望大家在每一部戏里都能看到我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 编辑:胡弋 2017-06-14 13:37:51
时刻新闻
—分享—

赵立新封面

  作为一个卸下角色,以一个本真的状态走到我们身边的赵立新,他的身上依然散发出一种神秘的丰富的层次感,甚至让人感到道骨仙风。无数他塑造的形象从眼前飘过,是屈原,是曹操,是张仪。你知道其底蕴深厚,所以万万不敢妄言揣意,生怕自己露拙显低,但当他浑厚铿锵的声音抵达耳朵,你又会发现,他是赤诚坦率的,他对演员这个角色所赋予的意义,就如地球唯一的玫瑰之于小王子。他称自己,是个手艺人。

  手艺人的匠心之志

  前不久,赵立新刚刚凭借《中国式关系》中的沈运一角摘下华鼎奖最佳男配角的桂冠,这个不甚讨喜,深谙职场厚黑学,却对爱情义无反顾的角色,被赵老师诠释得细微立体,越是让观众人戏不分得投射进自己的感情,越是证明这个角色塑造之成功。这对赵立新来说,是一件过瘾的事。但他在颁奖台上的一席话,却振聋发聩,引人深思。虽然表达的只是自己对于演员这个行当的认识,却也折射出对当下演艺环境的一些不认同。他说:“演员就是个手艺人,祖师爷赏饭吃,传给了我们这门手艺,而我作为一名手艺人,要用自己一双干净、勤奋、善良、勇敢的手守住它,让它能够别流失,别偏废,别走样。更重要的是要让自己的每一个角色都站得住,让大家在每一部戏里都看到你。”

  他对我们说,演员就是一门技艺,跟五行八作没有什么太大区别,就跟裁缝做衣服、厨师做饭、花匠种花一样,都是靠手艺来吃饭的。但在繁杂的市场环境下,大家觉得这个手艺的好坏不太重要,作品成功与否反而取决于别的因素。赵立新不苟同这个观念,他还是执拗地认为,演员这个职业的核心价值,就是演绎出人物的层次,表达丰富的情感,传递某种价值观。所以这门手艺,才不容走样。赵立新挑选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层次丰富,性格鲜明的人。最近所饰演的角色中,令他最为过瘾的便是即将播出的年代剧《远大前程》里的杜月笙。杜月笙这个角色,冯小刚演过,葛优演过。赵立新在演之前,翻看了很多老照片,甚至看完成了成套的杜月笙传。他说,杜月笙这个人物本身就很特别,经历丰富,成长历程复杂,坎坷,人生充满了故事,演起来也会酣畅淋漓。他演戏,不是把自己套进一个人物的皮囊里就算了,他是要钻进人的灵魂里去的,要去体悟他的精神领域,以及从他的肉身外化出的一种东西。

  任何事情,都需要全心投入

  无论是演戏也好,甚至只是聊天,赵立新觉得,都应该全身心的投入,而这种投入,也需要环境的协作。在采访过程中,他几次觉得受到走动的工作人员的感染,无法专心的回答问题。因为他需要全身心的倾听,需要思考,需要有条理地表达。问到他是否也曾被角色所困,无法抽离,他很坦率地说,其实演员是很脆弱的。因为每演一个角色,就像谈了一次恋爱。爱上一个人,是要投入,要付出代价的。但是一个戏演完,就像失恋了一样,你无法立刻地抽离出来。你会伤心,会愤怒,会无法适应一个人孤零零的生活。你对角色投入了爱,投入了感情,这段生活经历戛然而止,你很难像没有发生过一样。好在演员需要要不停的接戏,不停的转换角色,被迫地也就抽离了出来。

  在国外呆了十几年,刚回中央戏剧学院教书的时候,赵立新对中国演员的感受是,他们耐用、耐磨,在什么情况下都能演戏。但他并非是褒义之词,反而觉得这个皮实是个很讽刺的说法。他记得他当时在中央戏剧学院的北区教书,教学楼下有一条巷子,巷子里各种声音嘈杂不已,收破烂儿的吆喝声,弄蜂窝煤的哒哒声,而当时学生交作业就是在演戏。他觉得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环境,需要一个氛围,才能做好。如果一件事情在任何情况都能做,他认为这个东西是做不好的。这是他对待事物的一种严肃的精确。就像黄永玉曾给曹禺写信,批评他“心不在戏里,失去伟大的灵通宝玉,为势位所误! ”觉得他应该“全或无”;应该“良工不示人以朴”。应该“像萧伯纳,像伏尔泰那样,到老还那么精确,那么不饶点滴,不饶自己。”赵立新也是如此,对艺术,对自己,都有一种不依不饶的认真和精确地投入。这大概跟他的殿堂级的资历有关系。他是中戏出身,又有着瑞典国家剧院的表演经验,当过导演,做过编剧,还做了六年的大学老师。若不是他的话剧理想与市场的商业效应产生了矛盾,他可能更愿意投身话剧那个更为精确的舞台。但既然选择做了演员,就得凭着自己的一身技艺,让观众认识自己,让自己的每一个角色都站得住。

  让每一颗螺丝钉都成为极致

  在外界看来,赵立新在每一个选择的节点上都干脆有力。无论是被保送俄罗斯读完硕士学位去往瑞典,还是十几年前离开瑞典国家大剧院回国教书,以及后来投身影视圈。他说在人生大的决策上,他不会存在多种失误。这种东西是天生的,是性格上对自身的把握。当然,也会有困惑,也会有困难。因为人生不可能像精密的仪器那么客观。但是对困境出现怎么去应对,怎么去面对,他相对来说,有理性分析的一种习惯。会尽量让自己从特别冲动的情绪当中出来,给自已一份安静,来思考前因后果。

  赵立新的理智,以及他的底蕴,都离不开书。赵立新喜欢看书,家里的书架上满满都是书。他说,读书是我想推荐跟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多读好书,就能交到很多看不见的朋友。而书中的营养、意识,都会来补充你的人生。看到新闻上说百分之七八十的澳洲留学生在做代购,老艺术家觉得痛心疾首。好不容易出去,分明是为了学有所成,却将精力拿来做买卖。但这也只能说明,市场有这种需求,需要澳大利亚的,不需要中国的。作为中国人,他觉得很难过。

  如果我们都从小事要求自己把一件事做好,小到一个螺丝,大家觉得中国生产的任何一个东西都是有保障的,也就不会出现去日本疯抢马桶盖的现象。赵立新说,哪怕是再微小的事情,做到极致,就可爱可敬。他在瑞典时,居民楼里有一位保洁,把每个角落都打理得干干净净。而且每天上班都把自己打扮得很精致,会擦口红,打粉底,每次见到她,都不由得很尊重。做完保洁时,她在楼里的吃三明治,会拿出自己的手绢接着,这些小的细节,都会让他不由得产生尊敬。

  这种价值观其实在赵立新的生活里也是提现的淋漓尽致。你会发现,他穿衣风格风雅精致,在华鼎奖颁奖礼上他身着Mr.Dandy品牌高定米白色西服,搭配米黄色礼帽,到脚上复古的鞋子,每一个细节都无可挑剔。哪怕日常的穿着,随意之中也潜藏着一份精心。他不能接受任何凑合的事。不拍戏的时候,他很能一个人呆着,但是绝对不会干叫个外卖这种事。因为他觉得,人活得粗糙了,塑造的角色也不会细腻了。问到他下一个人生目标是什么,他说其实没有特别宏伟的,就是按既定的路线,把现在做的更好,做的再好。

  这种不饶点滴,不饶自己的匠心,从小处着眼,从演员自身的修养着眼的精确,在功力主义当道的浮躁当下,是越来越稀少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娱乐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