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女儿》电影海报。
周采芹(右一)与导演陈苗在商讨电影细节。
红网时刻7月4日讯(记者 袁思蕾)紧随《上海的女儿》上映的步伐,7月4日,由潇湘院线主办、湖南省旗袍文化促进会协办的“满身风雨,我从海上来!”《上海的女儿》主创交流活动在长沙举行,导演陈苗带着“采芹豹”出现在活动现场,带领观众认识了一位如“豹”般美丽又孤独的女性——周采芹。
超越年龄 美人依旧
周采芹是谁?1936年出生的她,是第一位在英国出版中英文唱片的中国歌星,是英国伦敦皇家戏剧学院首位华裔院士,也是《007》系列电影里的“邦女郎”,《艺伎回忆录》《喜福会》《红楼梦》等影视作品中都有她的身影……在上述作品中,她全身心扮演着别人,而在这部自传电影《上海的女儿》中,她将自己生命中华美的、疼痛的、无法忘怀的经历讲述出来,借由导演陈苗的镜头语言,为观众展现了一位生于上海,成名于西方世界的女性演员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真正的美人,往往超越了年龄,在岁月的磨砺中,磨出一道亮光,即便容颜老去,风骨依然不变。电影《上海的女儿》的导演陈苗总结这位如“豹子”般的女性:“第一她很美,但她的美不光是外表的美,更多是个性的美;第二她‘跑得快’,在表演领域有着卓著的成就,可以说她就是嫁给了舞台;第三,她愿意孤独,承受得了孤独,似乎她可以随时潇洒地离开人群,转身走入自己的‘丛林’。”
陈苗介绍,电影《上海的女儿》耗时6年,走遍几大洲寻访多位周采芹故人,将这位传奇女性的人生诠释得生动精彩。该片入选了第72届戛纳电影节“跃动她影”单元,同时还入围了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片单元和APA电影节。
《上海的女儿》已在众多国际展映中斩获好评,国外媒体更是盛赞“这是一部崛起中国的世界主义抒情史诗”。同时,这部佳作获得多位导演赞誉,导演顾长卫表示:“这是一部特别,特别,特别难得的电影”;吴思远则发声:“这么好的片子应让更多的人看见!”
优雅抗争 魅力永恒
作为艺术电影,这次活动吸引了许多文艺观众,其中还有不少女性观众身着旗袍前来观影。湖南省旗袍文化促进会会长曹小平女士感言:“她的一生,活成了一副浓墨重彩的画。”湖南省旗袍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鲁华则表示:“这部影片代表的女性观点让我们十分有感触,看着她的人生、她的奋斗,感觉就像看张爱玲小说一样优美而又悲喜交加,但同时使人更充满力量。”
导演陈苗从观众的反馈中收获到了更多的信心,她表示,很多观众在看过影片之后自发地在社交媒体上发声支持,很多评论都令自己印象深刻。“很多观众之前没有看过类似的人物传记类电影,但电影《上海的女儿》让他们感受到了周采芹作为女人的魅力,也让人物传记类电影走入了大众的视野。我相信随着电影的上映,喜爱《上海的女儿》的观众会越来越多,走进影院看观众会越来越多,让我们通过《上海的女儿》一起朝圣这位伟大的女性。”陈苗说。
人生有时被自己预言,当8岁的周采芹提笔写下第一篇作文《为伟大的女性而战》之时,她已经选定了一生的路。她自我、咄咄逼人和精力旺盛,一生充满了抗争和传奇,然而她的传奇并不是因为她是京剧大师周信芳的女儿,而是因为她是周采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