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衣尚中国》聚焦“节庆之美”把传承穿在身上 让艺术照进现实

来源:北方网 编辑:周蒙 2020-11-29 17:48:28
时刻新闻
—分享—

节日是中国的祖先在时间线上打上的漂亮的“中国结”,《衣尚中国》第四期节目通过“节庆之美”点亮了“中国之美”,呈现了中国节日中散发的独特生活美学与民族情感,让观众看到了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魅力与神采。可贵的是,中国服饰中的“文化密码”并没有封存在历史中,而是通过现代人的“解码”得以延续和创新,《衣尚中国》发出的“过中国年、穿中国衣”的倡导更是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传承人”。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艺频道推出的大型服饰文化节目《衣尚中国》正在热播,节目因以审美的视角探寻服饰背后的文化而吸粉无数,在第四期中,《衣尚中国》以包容万象的气度,展现了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在节庆时的盛装服饰,它们就像是穿在身上的历史,映射出艺术发展的悠长纹络,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李思思化身紫微星,“神仙上岗”先考节庆

《衣尚中国》“历史空间”每次都构思巧妙、博古通今,提取历史中积淀的审美元素与现代勾连,让人仿佛亲自游历于历史、现在和未来。第四期的《节庆之美》更是开场就有惊喜,主持人李思思化身为“紫微星”考试上岗,考题则是“人间节庆”。

虽然“紫微星”没能把试卷答成满分,但是,观众的收获却不小,了解不同时代的节庆与服饰风俗。在张馨予和叶祖新的联合演绎中,人们仿佛置身于北宋上元节的狂欢盛况之中,望见了“华灯宝炬,月色花光”。在这个节日中,比月色更迷人的是人间的灯火;比华灯更动人的是观灯的美人,身着白绫衫的少女在皎洁圆月下耀眼剔透,宛若身披月光而来,让人想起了“月光衣我以华裳”的清纯浪漫。

“紫微星”的第二题则需要渊博的知识。原来,端午节并非仅仅是为了纪念楚国的诗人屈原,古时,人们将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它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以“趋吉纳祥、守护生命”为主题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厚,与春节、中秋节、清明节被人们并称为中华民族最有影响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中国大江南北,也被满族、苗族、藏族、朝鲜族、白族、蒙古族、彝族、壮族、瑶族、侗族、高山族等多个少数民族作为本民族的重要节日,各地由于民族风俗差异和地域文化的不同,而使端午节呈现出千姿百态、色彩缤纷的文化景观,然而,从佩戴香囊、系五彩绳、插艾草、避五毒等相近的习俗溯源而上,可发现中国古人的智慧与灵性,中国文化的同根同源。

第三道题则与重阳节有关,通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演绎出重阳节男子着盛装、登高插茱萸的传统。

“紫微星”的三道节日考题让人们记住了节庆的“知识点”,从民俗事象,文化意念和审美趣味等方面生动地探讨了传统节庆的服饰民俗与生活状态。呈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层积淀,可以看出,中国人重视幸福的价值追求早已经深深地根植于我们的血脉当中。

在之后的“匠心空间”中,本期节目邀请到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和少数民间设计师阿牛阿呷分享服饰背后的历史故事与精神传承,“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现场每一个精美的图案背后,都饱含人们对“节庆之美”所寄托的特殊情感。

创演空间更是邀请到了不同民族的优秀服装设计师与大家共享他们心中的“节庆之美”——新中式服装设计师曾凤飞、彝族服装设计师阿牛阿呷、维吾尔族服装设计师迪拉娜·扎克尔、蒙古族服装设计师娜仁花,他们将本民族富有吉祥寓意的的特色纹样、面料及技艺,通过古今设计的融合,用现代化的方式诠释出来,令舞台上绽放出灿烂的民族之花。

节日服饰诉说着中华文化的同根同源、同系连枝

中国节日传递着中国人的情感寄托,是凝聚精神力量的纽带,反映了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心态,而这种文化信仰落在服饰上,诉说着中华文化的同根同源、同系连枝。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在节目现场通过其收藏的一件件精美的服饰、一个个有趣的纹样解读服饰与节日之间的密切关系。不同的民族和地域,节庆服装中的审美、纹样、寓意都是异曲同工的,衣服中藏着千年不变的期盼和祝福。在潘鲁生带来的马甲上,绣着母亲端午节为孩子辟邪的“五毒之物”,这种象征意义在很多民族和地区都会出现,为了避免瘟疫等劫难,祖先们颇有智慧地把毒物绣在身上,以此去邪祟、攘灾异。

而在他带来的苗族服饰上,我们可以看到牡丹、龙、蝴蝶纹、水波纹等纹样,像水波纹(涡纹)这一纹样,又能溯源到商周时期陶器上朴拙、原始的纹路,再次印证了中国“文化密码”的一脉相传。

《衣尚中国》对于中国文化的解析,让我们更了解自己从哪里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中国的美学和智慧,从而形成新的创造。衣服是相知相敬的最好印记,传承文化听起来似乎很远,但其实很近。《衣尚中国》没有把美停留在舞台上,而是照进了现实,诚挚地邀请观众参与“过中国节穿中国衣”的活动,人们只要通过一件节日盛装上的中式配色、传统纹样,就能弘扬中国之美,展现出中国文化的自信。

“网红披风”中藏着扶贫带来的“好日子”

《衣尚中国》在“节庆之美”中不仅倾诉着历史,也在讲述着时代故事,让承载千年文明的艺术品能够见天地、见众生,在当下的中国社会熠熠发光。

在这期节目中,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说各惹曲带来的“查尔瓦”终于让人们见识到这个之前刷爆朋友圈的“网红披风”的细致原貌。“查尔瓦”是彝语,意为“披毡”,是彝族传统服饰,男女老少都爱穿,终年不离身。白天“查尔瓦”是披衫,到了晚上它就是抵御风寒的被子,是彝族人生活的必备用品。主持人李思思更是走出舞台,踏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深度探寻彝族同胞人手一件的“查尔瓦”背后的织造手工技艺,切身感受非遗文化的多样魅力。在彝家女的一针一线中窥视出彝族传统服饰文化的点滴原貌。更见证了在精准扶贫的帮助下,“赋能式脱贫”如何让当地人过上了幸福的好日子’,把每一天都变成了节日。

说各惹曲用彝语讲述着她依靠查尔瓦的制作技艺供三个孩子读书,三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说各惹曲的订单越来越多,“查尔瓦”这项复杂的手工技术得到弘扬和传承,它不仅仅是彝族人生活的必备物品,而是走出大山成为了“潮流爆款”,把彝族服饰千年的文化内涵,带到了世界的舞台上。

当彝族服装设计师阿牛阿呷出现在《衣尚中国》的舞台上之时,那银饰裹身的贵气雍容展现了彝族(凉山)盛装的无穷魅力,书写着穿在身上的灿烂民族文化。阿牛阿呷将“查尔瓦”融入了自己的设计中,目的就是要把在凉山最常见的民族元素,与现代生活结合,“查尔瓦”成为一件件适应潮流变化的时尚单品,更是展示了民族时尚所蕴含的巨大潜能。

在彝族服饰的传统纹样中,传承着彝族人的一种感念、一种幸福,让人感受到富足和温暖、生长和平安。

而90后彝族姑娘阿余拉薇则回忆了自己穿着彝族服饰走入教科文组织的学术论坛时,服饰带给自己的文化自信与底气,她的话语也代表了所有“匠人”的心声:“服饰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窗口,搭建起桥梁,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个多元的世界,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和耐心以及对于文化尊重的敬畏心、匠人之心传承中国审美,创造今天的灿烂文化。”

各民族设计师一齐展现“山水同辉”

《衣尚中国》之《节庆之美》还精心从历史宝库中挑选出与本期主题相契合的中国传统纹样—大吉葫芦纹进行推荐,邀请观众参与到传统纹样的创意设计中,观众可以登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衣尚中国”定制的专属文创小程序,感受承载着中国审美的传统纹样与鲜活的当代产生的碰撞。

《衣尚中国》的审美解读人范迪安表示,他发现这些年,中国人越来越喜欢过中国自己的节日,“这是因为在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节目中,我们能拥有更多的文化自信,能找到更多节日的欢乐。”

在中国幅员辽阔的土地上,不同的地域有着各自的节庆服饰,“北方民族地域宽广,盛产皮革毛纺,所以,服饰色彩更加接近原料的自然色系。南方民族处在绿水青山的环境之中,物产和地理环境产生了刺绣蜡染等精湛技艺,服装纹样色彩更加地绚丽多姿。”

虽然风格不同,但各民族的服饰中从古至今贯穿始终的审美理念、价值观念却从未改变,服饰中注入了中国人天人合一、感恩自然、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乐观态度,寄托了千年浪漫的情怀以及追求圆满的愿望,服饰中呈现的文化记忆、祥和之美都是华夏文明的丰富宝藏。

节日盛装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在《衣尚中国》“节庆之美”的大秀环节中,新中式服装设计师曾凤飞、彝族服装设计师阿牛阿呷、维吾尔族服装设计师迪拉娜·扎克尔、蒙古族服装设计师娜仁花齐聚一堂,集各民族优秀文化元素,打造了一道臻美的“文化盛宴”,他们用色彩诠释节日的喜悦,用线条表达欢庆的质感,用中国节日与中国衣裳铺展开盛大的景象,形成一番盛大的欢乐,民族和时尚、传统及现代,充满创意地融合在一起,让观众更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之美,从而坚定文化自信、民族自信,融入美好新时代的“山水同辉”。

来源:北方网

编辑:周蒙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娱乐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