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3月8日讯(通讯员 赵丽 记者 胡弋)由天山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歌舞片《歌声的翅膀》将于3月28日上映,该片讲述了三个不同民族的年轻音乐人踏上追寻音乐高峰的采风之旅的故事。
作为该片编剧,李牧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走进新时代的新疆,各族儿女相濡以沫,融情相依,融合发展,表现在音乐舞蹈方面更多的是在大中华文明范畴内融合前进的态势。
因此该片创作坚持守正创新,力争为新时代中国歌舞电影提供崭新模式。一方面,在音乐舞蹈呈现和文学故事讲述的协调统一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同时,对新疆少数民族歌舞的呈现样式进行了大胆突破,在保证各民族音乐歌舞底蕴的同时,大胆加入了现代的、时尚的、融合的、大中华的,甚至世界性的元素。
《歌声的翅膀》编剧李牧时。
歌舞与叙事融合前行,协调统一
《歌声的翅膀》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让音乐、歌舞参与叙事。李牧时认为,对于歌舞电影而言,剧本中音乐和舞蹈的呈现同故事构建同样重要。“如果只专注故事的文学创作,歌舞部分就会黯然失色,成为文学的陪衬,最终失去歌舞片的独特魅力。可如果过于专注歌舞的表达,那么影片的故事又会被大大削弱。”
经过多次试错,李牧时终于找到了办法,让歌舞参与到叙事中去,歌舞和叙事不再分庭抗礼,而是“珠联璧合”。故事生发歌舞,歌舞也讲故事,二者融合前行,互相关照,最终达成协调统一。
在具体操作模式上,李牧时介绍,首先是“带入式”,由影片主人公带领着观众朋友走进歌舞的现场,和观众一起欣赏。例如在塔城,众多民族的音乐舞蹈在白杨林带里尽情地展示,这一切打动着前来采风的江寒,给予他艺术的滋养。
第二是“参与式”,让影片的主人公们不但看到民间的歌舞表演,还亲自参与进去。例如在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县,让乐队成员在路途中偶遇了塔吉克族迎亲的舞蹈场面,并加入进去。
第三是自发表演式,由片中的主人公自发地进行歌舞表演。例如在赛里木湖畔,几个年轻人在音乐的伴奏下,一唱一和,将对白用演唱的方式进行演绎。既体现出了新疆年轻人诙谐幽默的一面,也更加确定了他们音乐人的身份。
创作出自己风格的中国新疆歌舞片
回顾创作之路,李牧时认为,当初对音乐舞蹈设计的总体判断和定位是准确的。“好莱坞、宝莱坞的音乐歌舞样式虽然炫人耳目,但却不符合我们自身的创作资源供给,拿来主义是行不通的,我们必须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创作出我们自己风格的中国新疆歌舞片。”
探索创新之路往往充满挑战,但天山电影制片厂近年来坚持主旋律影片文艺化表达,类型化讲述的信念从未动摇。李牧时表示,因为我们的初心就是要讲好我们自己风格的新疆故事,但愿这部影片所做的一些创造性的工作和传递出的真、善、美,能够和观众朋友们形成共振和共鸣,让走进新时代的新疆形象在中国大地上尽情绽放。
《歌声的翅膀》由高黄刚担纲总导演、阿不都克力木·阿不力孜导演、严高山友情导演,李牧时、高琦编剧,董颖达作曲,夏望、张颖冰、玉米提、江依昊(阿依肯)等领衔主演,刘之冰、罗钢、尼格买提、斯琴格日乐、李宜儒、哈孜肯·哈里等友情出演,黄绮珊、塔斯肯·塔比斯汗、阿来·阿依达尔汗、崔子格、鞠红川等歌手倾情献唱。影片将于3月28日上映。
来源:红网
作者:赵丽
编辑:王淑娟
本文为娱乐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