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龙少年》剧照。
红网时刻新闻1月3日讯(记者 胡弋)近日,正在优酷热播的《鸣龙少年》豆瓣开分8分,成同期热播剧口碑冠军,也是继《似火流年》《新闻女王》之外,优酷Q4第三部高分剧集。该剧讲述了优秀教师雷鸣(张若昀饰)和心理老师桑夏(黄尧饰)共同成立了鸣龙十一班的故事。为了让学生们重拾梦想,雷鸣和桑夏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直面困境,改善家庭关系,建立乐观心态,最后开启新的人生旅程。今日,记者对话《鸣龙少年》编剧陈舒,探寻该剧创作背后的故事。
挖掘典型特质 塑造灵魂人物
“无论是优秀教师雷鸣,心理老师桑夏,还是多位学生代表,剧中的这些人物之所以被观众理解并喜爱,是因为他们源于现实采访中的一个个鲜活的真实人物个体。”陈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鸣龙少年》开拍前,编剧组提前来到拍摄地湖南长沙,前后调研、采访等差不多花了一年的时间。调研方面主要是当地的采风,了解当地的学校情况,和高三的学生们一起上课,感受高三的紧张氛围,辅助阅读相关主题的纪录片、书籍等。采访方面,编剧组聚焦学生、老师、家长三个群体,开展大量的人物采访,包括线下的真人面对面采访、线上的电话采访等。
经过前期充足的调研和大量的采访,该电视剧最终塑造的一个个人物形象都有血有肉,让观众产生深刻共鸣。
李燃从小和奶奶一起长大,他的人生一开始便更容易遭遇各种不公平的待遇,但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求未来的公平。程雨杉成长在一个重男轻女的重组家庭,从她身上更多看到的是父权控制下女性的成长与独立。边晓晓出生于农村,一直试图逃避原生家庭,渴望融入到那些看似光鲜亮丽的城市同学群体中。江晴朗是典型的中产家庭的小孩代表,父母情感问题、竞争压力问题以及自己的理想未来,他的人生规划面临各种冲突和矛盾。禹洋表面上是全村的希望,却遭迫亲情胁迫,导致他慢慢习惯躲在自己的保护壳里,不敢表达真实的想法。
《鸣龙少年》可贵的地方在于,这些被选中的学生不单是成绩上的差生,而且是破碎原生家庭、社会底层的边缘群体。教育对他们而言不是“好与更好”的焦虑,而是唯一能对抗现实生活的武器。
“因为样本很丰富,所以囊括的话题以及现实的情况也很全面。”陈舒表示,在最早做几个学生人物架构时,编剧组会有一些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再结合大量的采访素材,编剧组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最终塑造了剧中的人物。
探索心理健康 解锁学习方法
近年来,青春校园题材电视剧不断涌入市场,各个视角、各种类型几乎都有了出圈的代表作。有的讲少年少女青涩懵懂的爱情故事,有的聚焦父母子女在考学时的纷争与隔阂,还有的呈现了高三学子沉浸苦学、极致奋发的逆袭模样。
但《鸣龙少年》,是青春校园剧的另一种解法。虽然也是老师带着学生创造高考奇迹、实现人生洗牌的逆袭故事,但逆袭的路径跟以往的认知不同——《鸣龙少年》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探索,以及心理层面的建设。简而言之,这部青春校园剧更加注重学生本身。就像陈舒说的那样,这个剧吸引她的点就在于用浪漫主义框架包裹现实主义内核。
“在我们读书的时候,学校是没有心理老师的,现在去到很多中学,我们发现心理老师在教师岗位中非常重要。”陈舒介绍,在湖南师大附中采访时,一位95后心理老师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非常漂亮、活泼、年轻,对研究学生心理健康这份工作充满热忱。此外,整个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一栋大楼一整层全部都是心理活动教室,里面有学生的秘密树洞,学校还每学期排心理剧,对学生进行冥想辅导……“这完全打开了我们的眼界,也影响着我们对剧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设计以及心理老师桑夏的塑造。”
前期的采访和理论知识的积累是基础,实际进入到剧本写作时,编剧组还特意聘请了一位资深的心理专家进行指导。剧中不少篇幅涉及到青少年心理学,包括心理咨询、心理学小游戏、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心理治疗方法等,这些部分编剧组都会跟心理指导老师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陈舒说:“印象深刻的是,剧中有一集涉及到青少年抑郁症话题,我们处理得相当谨慎,字字句句斟酌,心理指导老师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协作。拍摄完后,编剧团队在后期机房看那集时,就像观众看到那集时一样,完全破防,嚎啕大哭。”
怎么让高三的学习故事不那么枯燥乏味?编剧组不讲苦读,而是研究新的学习方法。一方面,编剧组在B站等平台关注诸多学习型博主,结合学生学习状况设置了“房树人实验”“鲶鱼效应”“小蜜蜂学习方法”等相对好玩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编剧组也请了一位学习指导老师,设计了一些更视觉化、更有趣味性的学习方法,比如“唱K背单词”“老师打太极拳”“历史老师用飞花令教你背知识点”等,让高三学习的剧情更有亮点。
来源:红网
作者:胡弋
编辑:施文
本文为娱乐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